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办理二氧化碳减排量等环境权益跨境交易有关外汇业务问题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6 00:32:31   浏览:892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办理二氧化碳减排量等环境权益跨境交易有关外汇业务问题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


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办理二氧化碳减排量等环境权益跨境交易有关外汇业务问题的通知

汇综发[2010]151号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
为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规范二氧化碳减排量等环境权益跨境交易所涉收付款业务,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所称二氧化碳减排量等环境权益跨境交易,是指境内机构向境外机构出售或购买二氧化碳减排量等环境权益的跨境交易行为。境内机构及有关境外机构应当按照本通知等外汇管理规定办理此类交易所涉外汇收支业务,并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
二、二氧化碳减排量等环境权益跨境交易收付款应当具有真实、合法的交易基础。境内机构凭本通知第三条规定的有效单证直接到外汇指定银行(以下简称银行)办理此项业务。
三、银行为境内机构办理二氧化碳减排量跨境交易项下收款业务,应当审核以下单据:
(一) 境内机构申请书;
(二) 商业发票;
(三) 二氧化碳减排量等环境权益交易合同;
(四)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二氧化碳减排量等环境 权益交易的批复;
(五) 联合国授权机构核发的实际减排量认定书。
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项下,对于境外买方向境内机构支付的用于咨询、评估、向联合国提出申请等前期启动费用,银行只需审核前三项单据;对于境内机构出售减排量项下的预收款,银行只需审核前四项单据。
在自愿减排项目项下,对于境外买方向境内机构支付的用于购买自愿减排项目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量的费用,银行应当审核前三项单据以及具有合法资质和授权的检验认证机构核发的实际减排量认定书;对于境外买方向境内机构支付的用于在自愿减排项目中进行咨询、评估、向有关机构提出申请等前期启动费用以及预付款,银行只审核前三项单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主管部门规定自愿减排项目应当经审批的,银行还应审核相应批复。
银行为境内机构办理二氧化碳减排量跨境交易项下付款业务,以及其他环境权益跨境交易项下外汇收支业务,参照前三款规定审核真实性。
四、银行办理二氧化碳减排量等环境权益跨境交易收款手续时,可根据境内机构需求, 按本通知第三条规定审核真实性材料后,为境内机构办理结汇,或开立“资本项目—环境权益交易外汇账户”(账户性质代码为“2219”),保留此项外汇收入。收入范围是:环境权益交易项下外汇收入;支出范围是:经常项目支出及经外汇局批准的资本项目支出。
环境交易所、排放权交易所、林权交易所等境内机构,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核准,可在银行开立“特殊交易保证金外汇账户” (账户性质代码为“3500”)。收入范围是:意向受让方存入的交易保证金、拟缴纳的交易佣金及税费;支出范围是:交易不成功时应退意向受让方的外汇保证金、交易成功后划转给卖方的保证金价款、交易所扣收的佣金及税费。
银行应按规定通过外汇账户管理信息系统向外汇局报送上述两类外汇账户的开户、余额和收支明细信息。
五、境内机构到银行开立“资本项目—环境权益交易外汇账户”之前,应持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基本信息登记。
境内机构到银行开立“特殊交易保证金外汇账户”之前,应持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基本信息登记。本通知发布之前已开立此账户的境内机构,应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补办基本信息登记。
六、境内机构出售或购买二氧化碳减排量等环境权益项下涉外收付款均应申报在“资本项目—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放弃—其他无形资产的所有权转让收入/受让支出”项下,涉外收支交易代码为“502030”,交易附言注明:出售(或购买)碳减排量指标(或根据实际情况指明具体环境权益交易种类)。
通过“特殊交易保证金外汇账户”发生的涉外收付款应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操作规程>的通知》(汇发[2010]22号)的规定,办理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
七、本通知由国家外汇管理局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办理二氧化碳减排量交易有关外汇业务的批复》(汇综复[2008]27号)同时废止。
各分局、外汇管理部接到本通知后,应尽快转发辖内中心支局、支局、外资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和相关单位。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收到本通知后,应尽快转发所属分支机构。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反馈。
电话:010-68402350、010-68402429
传真:010-68402430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各类商品和技术展销交流活动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国内贸易部


关于印发《各类商品和技术展销交流活动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本部各行政、企事业单位:
为了规范各类商品和技术展销交流活动,维护国内贸易部作为全国商品流通主管部门的权威和信誉,提高展销交流活动水平,现将《各类商品和技术展销交流活动管理试行办法》予以印发,请你们认真贯彻执行。在执行中有什么情况和问题,请及时告部综合计划司。附件:1、各类商品和技术展销交流活动管理试行办法
2、各类商品技术展销交流活动审批表

附件1:各类商品和技术展销交流活动管理试行办法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国内贸易部制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各类商品和技术展销交流活动,维护国内贸易部作为全国商品流通主管部门的权威和信誉,提高举办展销交流活动的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各类商品和技术展销交流活动,是指国内贸易部及直属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各类商品、饮食服务和科学技术展销会、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交流会、洽谈会、购物节等活动(以下简称展销交流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各类展销交流活动,不包括指令性计划商品的分配、衔接、订货会。
第四条 下列各类展销交流活动按本办法办理。
(一)以国内贸易部名义举办的各类展销交流活动;
(二)以国内贸易部名义与其他部门或地方政府联合举办的展销交流活动;
(三)以国内贸易部各直属企事业单位名义举办或与其他部门联合举办的展销交流活动;
(四)以国内贸易部及直属企事业单位名义举办的或与其它单位联合举办的国际性来华展销交流活动。

第二章 申报与审批
第五条 本部各类展销交流活动实行归口管理和计划申报制度。
第六条 申报报批程序:
(一)各申办单位在每年11月底前提出下年度举办展销交流活动的计划,说明办展理由、条件、名称、内容、规模、时间、地点等,属专业性的展销交流活动报专业主管司局,由专业主管司局初审、汇总后,于12月底前送综合计划司;属综合性的展销交流活动,直接报综合计划司
审批。
(二)综合计划司对各单位的申报计划,进行汇总和复审,并适时组织有关专业司局召开协调会议,统筹安排全年的展销交流活动计划。计划报经部领导批准后,向申办单位发出审批通知。
(三)各申办单位接到审批通知后方可进行筹展工作,并于办展前三个月将整个展销交流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连同《各类商品技术展销交流活动审批表》(见附表)报有关司局审核后,送综合计划司统一办理批复文件。主办单位凭批复文件,办理工商、税务等有关手续。
第七条 确因需要,临时举办的各类展销交流活动,申办单位须在实施前6个月正式提出申请报告和实施方案。
第八条 申报实施方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展销交流活动宗旨、名称、地点、规模、时间、内容、效益分析、是否评比或举行研讨学术会、经费预算、经费来源、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联系人及电话等,还须说明承办单位的基本概况、办展能力、服务功能等有关情况。
与其他部门联办的展销交流活动,还须由联办部门或地方人民政府出具商洽函。
第九条 举办全国综合性的技术展销交流活动,需于筹展前半年向国家科委提出申请。申办单位的展销交流活动方案报部科技质量局审核后,由综合计划司统一向国家科委办理申报文件。
举办行业性技术展销交流活动,按本办法的审批程序办理,审批文件报国家科委备案。
第十条 赴国(境)外举办各类商品、技术展销交流活动,由申办单位提出方案报综合计划司,经部领导批准后,按外经贸部《关于出国(境)举办招商和办展等经贸活动的管理办法》办理。
第十一条 已经部领导批准每年定期举办的“上交会”、“天交会”和“全国畅销商品展销月”活动的实施方案,由专业司局审核并报部领导批准后,送综合计划司备案。
第十二条 其它部门或地方举办的有关展销交流活动,凡邀请我部以国内贸易部名义协办、名誉赞助的,主办单位应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有关的交流活动资料,由综合计划司商有关司局提出审核意见,报部领导批准后正式函复邀请单位。

第三章 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各类商品和技术展销交流活动,由综合计划司负责协调,并会同专业司局具体组织实施和监督指导。
第十四条 以国内贸易部名义主办或与其他单位联合举办的大型展销交流活动,应成立组委会,刻制组委会印章。有关招展或招商工作,以组委会名义办理;其他类型的展销交流活动,应以主办单位或组委会名义进行招展、招商、广告宣传等工作。
第十五条 主办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内商品市场发展的需要,结合本行业、本单位业务实际,制定并负责向部申报展销交流活动计划,审核承办单位活动方案、监督检查活动效果。
第十六条 展销交流活动的承办单位必须是信誉好、有招商能力和组织能力的部属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承办单位的主要职责是:根据主办单位的要求和有关规定,负责具体组织办理招商、设计布展、运送展品、展览管理、广告宣传、安全保卫、食宿交通、收取费用等工作。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展销交流活动的批复文件,是申办单位办展和部行政机关监督、检查、指导整个展销交流活动过程的依据。申办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复文件办展,不得擅自更改,如有变更事项,必须事先请示并经批准。
第十八条 展销交流活动结束后,主办单位或承办单位要在一个月内将展销交流活动工作总结以书面形式报综合计划司及有关专业司局。全国行业性科技展销交流活动的总结报告同时报送国家科委备案。
综合计划司负责向主管部长报告本年度展销交流活动的举办情况。
第十九条 举办展销交流活动,承办单位要严格把关,认真审查,严防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展销交流活动。
第二十条 举办展销交流活动,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不得以单纯盈利为目的,要严格执行有关财经纪律,参照展销交流活动所在地政府的有关规定合理收取办展费用。
第二十一条 必须严禁下列行为:
(一)未按审批程序报批,自行决定举办展销交流活动;
(二)未经部批准擅自冠以“国内贸易部或国内贸易部主办”字样;
(三)申办单位委托社会上没有法人资格、缺乏经济实力和办展经验的机构承办展销交流活动;
(四)承办单位以转包的形式委托其他单位承办;
(五)借机向企业摊派、拉赞助、搞集资或变相收取高额费用;
(六)未经批准,擅自在展销交流活动期间搞各种评奖、评比活动。
第二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者,由综合计划司负责追究主办单位、承办单位领导的责任,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改正、在一定时期内取消办展资格的处理。对触犯刑律的,提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以国内贸易部名义祝贺、恭贺等属于礼仪范畴的展销活动,由部办公厅协调办理。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六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部综合计划司负责解释。

附件2:各类商品技术展销交流活动审批表
各类商品技术展销交流活动审批表
活动名称------------------------
举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制
------------------------------------------------------------------------
| 展销会名称| |
|------------|------------------------------------------------------|
| 展销会地址| 省 市 |
|------------|------------------------------------------------------|
| 主办单位 | |展销时间| 至 |
|------------|------------------------------------------------------|
| 办展规模 | 展销场(馆)面积: 平方米;展位个数: |
|------------|------------------------------------------------------|
|项目负责人 | | 电话 | |
|------------|------------------------------------------------------|
| | |
| 参展 | |
| | |
| 商品 | |
| | |
| 种类 | |
|------------|------------------------------------------------------|
|评奖、研讨、| |
|学术交流活 | |
|动名称及举 | |
|办理由 | |
|------------|------------------------------------------------------|
| |每展位收费(元) |
| 收费 |------------------------------------------------------|
| 项目 |设计布展费(元) |
| 及收 |------------------------------------------------------|
| 费标 |宣传广告费(元) |
| 准 |------------------------------------------------------|
| |参展食宿费(元) |
| |------------------------------------------------------|
| |其它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 |
------------------------------------------------------------------------
----------------------------------------------------------------------
|承|承办单位名称| |
|办|------------|------------------------------------------------|
|单| 注册资金 | |法定代表人| |
|位|------------|--------------------------|----------|--------|
|情| 地址 | | 电话 | |
|况|------------|------------------------------------------------|
| |上级主管部门| |
|--|--------------------------------------------------------------|
|举| |
|办| |
|单| |
|位| 负责人签字 (公章) |
|意| |
|见| 年 月 日 |
|--|--------------------------------------------------------------|
|专| |
|业| |
|司| |
|局| 负责人签字 (公章) |
|意| |
|见| 年 月 日 |
|--|--------------------------------------------------------------|
|部| |
|审| |
|批| |
|意| (审批专用章) |
|见| 年 月 日 |
|--|--------------------------------------------------------------|
|备| |
| | |
|注| |
----------------------------------------------------------------------


重庆市体育市场管理条例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重庆市体育市场管理条例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9年3月26日经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规范体育市场秩序,保护体育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体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体育经营活动及体育市场管理均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体育经营活动及体育市场管理的范围是:
(一)经营性的体育俱乐部、体育活动中心、体育度假村(区、营)和其他有固定设施的体育经营活动场所;
(二)经营性的体育竞赛、体育表演活动;
(三)经营性的体育健身、体育康复、体育娱乐活动;
(四)经营性的体育培训活动;
(五)体育中介服务、赛场广告;
(六)其他体育经营活动。
体育经营活动的具体项目,根据国务院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公布的体育项目或国际体育组织认定的体育项目予以确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 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从事健康有益的体育经营活动;鼓励和支持体育经营者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服务。
第五条 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是体育市场的主管部门。
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市范围内体育经营活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区、县(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本地区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和监督。
第六条 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一)宣传、执行有关体育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
(二)根据城市总体建设规划制定体育市场发展规划;
(三)制定体育市场管理制度;
(四)按管理权限审批各类体育经营活动,并核发经营许可证;
(五)监督检查体育经营活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六)分级组织培训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核发专业岗位证书;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体育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促进体育市场的发展。
公安、工商、物价、卫生、税务、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体育市场的管理工作。
第八条 从事体育经营活动的经营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所经营的体育活动相适应的名称和场所;
(二)有必要的资金和符合标准的体育设施、器材;
(三)有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的体育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相应的安全、卫生保障条件;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对从事危险性大、技术性强、投资额较大的体育项目的经营活动实行许可证制度。
对从事一次性体育经营活动的实行审批制度。
其他体育项目的经营活动实行备案制度。
体育经营许可证由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条 申请从事体育经营的经营者,应当向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报送下列资料:
(一)从事体育经营活动的申请书;
(二)体育经营活动的场所、设施及组织实施方案;
(三)有关部门要求的其它资料。
第十一条 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办理体育经营许可证的申请应进行审查,在接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答复。予以批准的,应发给经营许可证;不予批准的,应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从事攀岩、射击、探险、拳击、蹦极跳、保龄球、热气球、航空、赛车、高尔夫球、跳伞、动力伞、滑翔伞、悬挂滑翔、摩托车、摩托艇、无线电、铁人三项、马术、赛艇、极限运动、滑冰等危险性大或专业技术性强及投资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由市体育
行政管理部门审批。
从事武术、游泳、漂流、帆船(含帆板)、雪橇、气功、皮划艇等危险性大或专业技术性强的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由区、县(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审批。
第十三条 通过体育赛场广告等方式筹集资金的,应报经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第十四条 国内省级以上或跨区、县(市)以及有境外运动员(队)参加的商业性单项或综合体育竞赛、表演、展示和展销等经营活动,由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其它体育经营活动由区、县(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十五条 举办经营性体育培训由所在区、县(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审批,并向同级教育行政管理等部门办理手续;跨区、县(市)的,由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审批,并向市教育行政管理等部门办理手续。
第十六条 建立体育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应当报县以上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到有关部门办理手续。
第十七条 体育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占用体育经营者的经营场所、设施、设备。
体育经营者除按照法律、法规和规定交纳有关税费外,有权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向经营者收取费用和要求其提供无偿服务。
第十九条 经营者必须亮证经营,未经批准不得改变经营项目、内容和场所等登记事项。需要变更的,须报原审批部门审批,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条 体育经营者应当负责体育经营活动场所的安全、卫生,防止环境污染。
第二十一条 举办体育竞赛或体育表演的经营者,应当负责其场内观众的安全。
第二十二条 组织经营性体育表演和从事技术培训的经营者应当确保表演和培训质量。
第二十三条 体育经营者必须聘用持有相应专业岗位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体育项目的教练、技术培训、应急救护等工作。
第二十四条 严禁体育经营者利用体育经营从事淫秽、封建迷信和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第二十五条 营业性体育场所不得接纳未按规定取得合法资格的经营者进行营业性体育经营活动。
第二十六条 擅自从事体育经营活动的,由区、县(市)以上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其经营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第二十七条 体育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千元至五千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体育经营许可证。
(一)聘用未取得体育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专业岗位证书的人员从事教练、技术培训、应急救护等工作的;
(二)为未取得合法资格的体育经营者提供场地的;
(三)擅自改变体育经营活动的项目、内容、场地的;
(四)伪造、变更、涂改、租借和擅自转让体育经营许可证的。
第二十八条 体育经营者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四条和其他违法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第二十九条 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的,作出处罚的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适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自1999年5月1日起施行。



1999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