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妥善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等医疗保障有关问题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9:46:00   浏览:866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妥善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等医疗保障有关问题的通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妥善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等医疗保障有关问题的通知

人社部发〔2009〕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厅(局)、财政厅(局)、国资委、监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保障局、财务局、国资委、监察局,安徽、福建、贵州省经贸委(经委):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要求,在妥善解决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保问题的基础上,彻底解决其他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等问题,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地要认真按照中发〔2009〕6号和国发〔2009〕12号文件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于2009年年底前将未参保的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同时,统筹解决包括关闭破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等在内的其他各类城镇人员医疗保障问题,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
  二、各地要通过多渠道筹资的办法,妥善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所需资金。在企业实施关闭破产时,要按照《企业破产法》相关规定,通过企业破产财产偿付退休人员参保所需费用。企业破产财产不足偿付的,可以通过未列入破产财产的土地出让所得、财政补助、医疗保险基金结余调剂等多渠道筹资解决。省级政府对困难市、县应给予帮助和支持。地方各级政府安排用于帮助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的补助资金,可分年到位。对地方依法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央财政按照“奖补结合”原则给予一次性补助。今后,各地要严格执行《企业破产法》等法律法规,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所需资金,中央财政不再给予补助。
  三、各地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解决国有困难企业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基本生活问题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2号),将中央和中央下放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及其参保所筹集资金纳入属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统一管理,不得单独管理、封闭运行。退休人员基本医疗待遇与原所属企业(或企业集团)脱钩,统筹地区应按规定确保退休人员享受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待遇。中央财政在按国办发〔2003〕2号文件规定安排补助的基础上,对中央和中央下放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给予一次性补助。
  四、各地要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切实将目前尚未参保的、关闭破产集体企业等其他各类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央财政对此项工作做得好的地区,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一次性补助。对确有困难、难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央财政按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给予补助。省级人民政府要明确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企业的具体标准和审批程序,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认真按照规定严格组织实施,防止有缴费能力的企业逃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责任,损害退休人员和职工权益。到2010年年底前,基本解决所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的参保问题。
  五、各地要加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扩面进度,确保实现到2011年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0%以上的目标。要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及其他相关文件精神,大力推进解决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参保问题,将本行政区域内各类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职工全部纳入属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同时,要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35号)要求,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切实将城镇非就业居民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央财政将根据各地实际参保率,与各类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情况一并进行考核,通过以奖代补给予补助。
  六、各地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责任,进一步明确政策,制定周密详尽、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切实加大对统筹地区的工作指导力度,确保专款专用和工作目标的实现。为强化工作责任,明确工作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监察部将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签订工作目标协议书。各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要精心组织,制定具体实施计划,确保按期完成工作任务。地方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努力通过多渠道方式筹措所需资金,确保资金到位。到2011年年底,东、中、西部省份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保问题地方政府所需筹集资金到位率要分别达到50%、40%和30%。地方各级政府在分配上级和本级财政补助资金时,要对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任务重、财力困难的地区给予倾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发挥监督和协调作用,督促落实各项政策。中央有关部门将对各地落实本通知的情况适时进行督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财  政  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监  察  部
                         二○○九年五月二十七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民政部关于加强1995年春运期间收容遣送工作的通知

民政部


民政部关于加强1995年春运期间收容遣送工作的通知
民政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1995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收容遣送工作,现将春运期间收容遣送工作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根据以往的经验,在每年的“民工潮”中,都有一部分民工,因盲目进城务工不着,无力返乡,滞留城市靠流浪乞讨或捡破烂、偷摸谋生,影响了社会的安定。每年民政部门收容遣送这部分人就达二、三十万人次。据有关部门分析和预测,1995年春运期间民工流动的规模和数
量要大于往年,因此,收容遣送工作量将会相应加重,各地民政部门和收容遣送站一定要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春运期间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主动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好国务院的部署。
二、凡承担社会面上收容任务的站,要加强收容的力度,及时、正确地将流浪乞讨人员收容起来;凡不承担社会面上收容任务的站,要积极地接收有关部门移交的流浪乞讨人员。对入站的流浪乞讨人员,要及时审查,依法文明管理。在查明被收容人员地址等情况后,要及时遣送。各收
容遣送站要保证24小时有人值班,通讯和交通工具要保持良好的状态,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三、要积极配合劳动、公安、铁路、交通等有关部门做好劝阻劝返工作,使春运期间民工能有序流动。同时,要注意防止收容遣送站自行扩大收容范围。为切实保证上述任务的完成,各地要认真解决收容遣送站的工作条件。凡经费有困难的,要向当地政府报告,以便得到妥善解决。在
春运期间的收容遣送工作中,如遇有重大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和民政部报告。



1994年11月30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开放和强大,民间融资问题也成了一个现实问题。反映的基层执行工作中的特点就是民间借贷案件越来越多,标的金额也越来越大,被执行人破产,无力偿还债务的情况增多,导致在案件的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下落不明,加大了案件执行难度。

  江西省新建县法院就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情况,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送达难。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我院通过公告送达方式送达执行通知书和裁定书,每个案件不只公告一次,而公告期一般为两个月。执行期限长和执行难度大,往往导致申请人对法院执行工作的不满。

  二是被执行人财产状况调查难。要么申请人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要么法院主动调查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但是调查范围有限。部分案件在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隐匿转移财产,但是又无证据核实。

  三是难以对被执行人采取强制措施。一般情况下,若被执行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可以采取强制措施,但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时,进行财产状况调查,如没有财产,则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或终结执行。

  四是被执行人下落不明,导致涉执上访。执行标的不到位,引起申请人的不满情绪,执行工作人员也是有苦难言。

  为有效解决被执行人下落不明造成的执行难题,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致于使法院的生效裁决变成“法律白条”,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申请人应可能多的提供线索,包括被执行人的户籍、住址、身份证号、近亲属等信息,以便核实查找。二是对于如借款合同纠纷等特定的纠纷,申请人在借款时尽可能要求对方提供担保,对于有财产的,在审理阶段及时申请财产保全,防止进入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人找不到,财产也被转移。三是考虑“执行悬赏”,通过给予有关机关和个人一定数额的悬赏金,调动他们去查找被执行人。四是加大联动执行力度,如通过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限制被执行人的金融活动,通过公安机关限制被执行人出入境,通过新闻媒体曝光老赖名单,在特定场所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等等,以期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氛围,织就一张严密的法网,让恶意躲债的被执行人无所遁形,使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尽早的得到实现。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建县法院)